喜报!永春县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!
喜报!永春县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!
喜报!永春县荣获“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!
厦门是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。图为鹭江两岸美景。(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)
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明阵地。(东海社区 供图)
城市文明的征途上,厦门再次(zàicì)迎来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。
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(quánguó)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,厦门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荣誉称号,实现“七连冠”。
喜讯传来,鹭岛沸腾。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“七连冠”的消息在朋友圈“刷屏”,欢呼、祝福、点赞、评论(pínglùn)、转发(zhuǎnfā)如潮;鹭岛儿女欢欣鼓舞,喜悦与自豪写在每个人脸上!
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(shuǐpíng)的(de)综合性荣誉称号,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,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。
从2005年首次获得荣誉,时光跨越20载,厦门(xiàmén)连续七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并非易事。鹭岛儿女在前进的(de)道路上(shàng),没有骄傲自满、居功自傲,有的只是埋头苦干、奋勇向前,用实际行动不断擦亮这顶桂冠,证明这项荣誉实至名归。这份长留久驻的殊荣,也成(chéng)了(le)厦门最耀眼的城市名片。
党(dǎng)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(dǎngzhōngyāng)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,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(guāndiǎn)新要求,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,为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。
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(de)方向,厦门(xiàmén)这座胸怀大海的城市,统筹(tǒngchóu)推动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,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,建设信仰坚定、崇德向善、文化厚重、和谐宜居、人民满意的更高水平文明城市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(yuányuánbùduàn)的精神动能。
志愿者在我市福利院陪孩子们制作糕点。(厦门日报记者 黄嵘 摄)
深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“爱邻日”义卖活动。 (深田社区 供图)
久久为功(wèigōng) 常态长效推进
初夏时节,漫步厦门街头,公园里草木葱郁,道路旁繁花似锦(fánhuāsìjǐn),大街小巷秩序井然(zhìxùjǐngrán),社区院落干净整洁……城市的细微之处,彰显着文明的力量。街头巷尾(jiētóuxiàngwěi),“红马甲”志愿者积极洁净家园;斑马线前,车辆主动礼让行人;住宅小区里,居民爱心相扶,助老助困……一幅以(yǐ)文明为底色绘就的画卷徐徐展开(zhǎnkāi),展示着这座海上花园城市的幸福(xìngfú)故事。
在厦门(xiàmén),文明,是这座城市(chéngshì)的梦想与追求。穿越时空隧道,沿着文明印记审视,可以发现:厦门人始终将文明融入城市发展血脉,植根脚下这方(zhèfāng)热土。
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(tèqū)之一,厦门牢记(láojì)特区使命,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(bùshǔ),统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,把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(chángzhuābùxiè)。
早在1982年(nián),厦门(xiàmén)就以市委名义发文,在全市深入开展创“五好”居委会和“五好”家庭活动(huódòng)(huódòng),培育社会文明新风。1983年,厦门成立市“五讲四美三热爱”活动委员会,又于1988年将(jiāng)其更改为中共厦门市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,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掀起“建文明城市 创文明单位 做文明市民”活动。
文明城市创建非(fēi)一日之功,需要(xūyào)“滴水穿石(dīshuǐchuānshí)”的(de)韧劲。厦门坚持“一把手”工程,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“大盘子”,全局谋划,高位推进;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张蓝图绘到底,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。
厚积薄发,厦门在2005年(nián)收获认可与绽放——这一年,中央文明委首次开展全国文明城市(chéngshì)评选活动,厦门获评全国文明城市。20年来(niánlái),厦门连续七届荣膺(róngyīng)“全国文明城市”荣誉称号,将文明基因深深嵌入城市肌理,融入城市品格。
文明(wénmíng)创建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近年来,厦门不断守正创新,通过(tōngguò)健全完善机制,保障(bǎozhàng)文明城市创建严在日常、做在平常、久久为功。建立“书记抓、抓书记”领导机制,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部署、实地督导、解决(jiějué)难题(nántí),层层压实创建责任;建立部门工作融合(rónghé)机制,提升文明创建跨部门统筹协调能力;建立“晒、比、问”“四查合一”“红黑榜”等工作机制,出台《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(jiǎngchéng)办法》,树立鲜明导向,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,奋力从文明“高地”攀向“高峰”,打造(dǎzào)新时代文明城市标杆。
濠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深受居民欢迎。(市委文明办 供图)
民警在金山小学门口维持交通秩序(jiāotōngzhìxù)。(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)
价值引领(yǐnlǐng) 培育文明市民
城市的(de)灵魂在于人(rén)。多年来,厦门注重以“人的文明”塑造“城的文明”,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(héxīn)价值观为引领,深化文明风尚行动,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。
2025年1月16日,厦门人陈清洲(chénqīngzhōu)的故事登上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(zǒngtái)联合制作(zhìzuò)的《榜样9》专题节目。他是百姓心中的“亮灯警察”,在担任厦门市(xiàménshì)公安局集美分局交警大队灌口中队指导员期间,用脚步实地踏勘每一处土地,促成辖区新设(shè)新建斑马线18条、红绿灯15座,辖区15公里路段全线亮起路灯,点亮乡亲们(xiāngqīnmen)的平安回家路。他是病床上依旧奋战的勇士,在与癌症抗争的日子里,也不忘传递正能量(néngliàng),在网上解答群众的咨询(zīxún)求助,发布安全预警信息,只要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就重新投入工作。
厦门以陈清洲等身边典型为榜样引领,深化(shēnhuà)文明培育,筑牢(zhùláo)精神之基,让道德之光照亮更多群众心中(xīnzhōng)的(de)向善之魂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,长期开展道德模范、新时代好少年、身边好人选树宣传,越来越多的榜样,由此涌现,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的氛围越来越浓。
厦门(xiàmén)持续开展(kāizhǎn)市民文明行为示范月活动(huódòng),每年突出一个主题,策划一批活动,吸引市民广泛参与文明交通、文明旅游、文明上网等活动,做文明有礼的厦门人(xiàménrén)。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、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,进一步培育(péiyù)良好社会道德风尚。以厦门马拉松等体育赛事为抓手(zhuāshǒu),推动体育文化建设,崇尚健康、热爱运动的文明时尚生活方式蔚然成风。
有感于心,外化于行。厦门人将文明写入日常生活,用一次次的平凡善举,让这座城市(chéngshì)于细致处见(jiàn)温暖,于细微处见文明——
2024年4月3日(rì),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.3级地震,厦门(xiàmén)震感明显。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学生乐乐因患有(huànyǒu)罕见病,手脚萎缩变形,以(yǐ)轮椅代步。地震发生时,乐乐寸步难行,惊慌失措(jīnghuāngshīcuò),内心充满绝望。就在这时,同桌张智勋毫不犹豫地抱起行动不便的(de)乐乐冲出教室,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。那一刻,无助的乐乐一下子感觉“活过来了”。张智勋的事迹被央视、人民网等广为传播,获得赞赏无数。
2024年11月13日,来自湖北的郭女士与朋友在(zài)(zài)环岛南路附近游玩,不慎(bùshèn)将一个价值6万元、装有重要资料的黑色名牌包遗忘在一辆共享单车的车筐内,离开后近一小时才发现(fāxiàn)。报警求助后,郭女士在公共视频上看到了暖心一幕:在她离开后,有三位市民先后扫码用车(yòngchē),几经辗转,名牌包仍在车上。在民警的帮助(bāngzhù)下,三小时后名牌包“完璧归赵”。郭女士专门写了感谢信,她表示(biǎoshì):“厦门真的是一座温暖的城市!”
一个个鲜活而又生动的(de)凡人善举,进行着(zhe)爱的接力、文明的传递,引领着社会新风、激扬着浩然正气。
房前屋后改造后,上陵村的街道干净整洁,墙上的壁画美观(měiguān)且(qiě)具有教育意义。(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摄)
我市举办(jǔbàn)演唱会期间,在公安力量的(de)引导下,游客文明有序乘车。(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摄)
全域创建 回应群众(qúnzhòng)所盼
文明(wénmíng)城市创建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和(hé)提高人民生活质量。厦门将解决(jiějué)群众所需、所急、所盼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推动文明创建和城市治理深度融合,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明创建成果(chéngguǒ)。
筼筜街道官任社区新港广场小区建于1999年,20余年的岁月沧桑,令它变为一个(yígè)环境堪忧、问题(wèntí)不断的“老破旧(pòjiù)”小区。近年来,厦门聚焦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,持续(chíxù)推进建成年代较早、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改造。乘着这股东(gǔdōng)风,新港广场小区经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。
“小区(xiǎoqū)实现了舒适度和(hé)安全感双提升。”在新港广场小区居住了近20年的(de)居民曾广智对小区的变化如数家珍,“小区门禁升级,居民可刷脸、刷手机进出,外人也不能随意进出。小区健身(jiànshēn)跑道是有弹性的塑胶跑道,让居民运动更安全,孩子们还有专门的活动空间,原来杂乱的各种(gèzhǒng)管线现在井然有序,整个小区空间都很清爽。”
随着改造的深入,小区热心居民还自发组建(zǔjiàn)近邻(jìnlín)文明传播(chuánbō)官、近邻监督员等专业志愿服务队,在日常巡查中开展公共秩序维护、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,实现居民生活从“安居”到“乐居”。
文明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各个领域,涵盖各个方面。近年来,厦门聚焦市容市貌、交通秩序、市场秩序、公共设施、村镇环境(huánjìng)和(hé)市民(shìmín)文明素养等领域,组织开展(kāizhǎn)文明城市创建“六大提升行动”,实施重点攻坚和专项提升,有力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2024年全市改造(gǎizào)老旧小区330多个,惠及近5万户居民;在地铁、BRT站点周边设立63处P+R停车场,提供近8000个停车位;完成71个城中村改造,培育夜市、休闲观光等新业态(yètài)项目154个,让城中村环境更(gèng)优美、居住更安全、生活(shēnghuó)更便利、收入更稳定(wěndìng)、治理更有序。
每个(měigè)厦门人都有深切的感受——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,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(jiùmàohuànxīnyán)。近年来,厦门扎实(zhāshí)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(róng)合发展,推动海沧区、翔安区两个省级(shěngjí)试点区先行先试,培育打造渐美村“渐美+”、山边社区“融文化、融公益、融生活”等(děng)特色品牌,确定岛外4个区8个村(居)为市级试点项目,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,涵养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厦门用“绣花功夫”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(zhìlǐ),绣出精致优雅的城市品牌,绣出和谐宜居、群众满意的“文明(wénmíng)画卷”。
新港广场小区设有智慧垃圾分类屋。(厦门日报记者(jìzhě) 林铭鸿 摄)
人人参与 携手文明实践(shíjiàn)
文艺汇演、趣味互动、知识(zhīshí)科普、暖心关怀……今年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,厦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,向广大劳动者(láodòngzhě)致以节日(jiérì)的问候……近年来,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厦门人参与其中,做文明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(chuánbōzhě),共建共享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。
厦门用持续的(de)努力证明,文明城市不是突击(tūjī)迎检的“面子工程”,而是渗透于(yú)城市血脉的“里子革命”;不是政府部门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全民参与的“交响乐”。
厦门着眼构建“市(shì)-区(qū)-镇(街)-村(居)-小区”五级联动体系,高标准建成区级新时代(shídài)文明实践中心6个(gè)、镇(街)实践所(suǒ)45个、村(居)实践站549个,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向各类公共服务场所、群众家门口延伸,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圈,营造了文明实践人人参与、人人有为的浓厚氛围。
各新时代文明(wénmíng)实践中心(所、站)常态化(huà)开展(kāizhǎn)主流价值观践行、优质(yōuzhì)文化供给、服务惠民暖心等各项行动,2024年累计开展5.7万场次活动,受众近200万人次。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的骨干力量,志愿者们带头引领文明风尚,广泛参与主题宣讲(xuānjiǎng)、文明宣导、洁净家园、关爱帮扶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“有(yǒu)时间做志愿者,有困难找志愿者”在厦门蔚然成风。
一座城市,最美的风景是人,最隽永的力量是爱。近年来,厦门持续推动“爱心厦门”建设与新(xīn)时代(shídài)文明(wénmíng)实践工作深度融合,打造爱心工作特色品牌,用道德之美、向善之魂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。
一生节俭的(de)厦门老人吴联芳(wúliánfāng),在88岁那年作出一个惊人决定,将200万元积蓄捐赠(juānzèng)给厦门市慈善总会。妻女过世后,他(tā)独自住在普通养老院,身上仍穿着44年前买的夹克,却无私捐出一生攒下的积蓄,只希望这笔钱能帮助更多成绩优秀的困难学生实现梦想。
市民(shìmín)沈美才在思明区屿后南里经营一家沈记御品(yùpǐn)猪脚店,每到饭点(fàndiǎn)食客盈门。店里有一张特别醒目的告示:“如果您来厦门还没找到工作,吃饭遇到困难,可以来本店告诉营业员,‘来份单人(dānrén)套餐’,吃饱直接走就好,不必客气(kèqì)!”沈美才为困难群众提供爱心餐的善举已经推行10年,在厦门,像这样的爱心餐饮店有77家。
“爱心(àixīn)厦门”建设五年来,全市8400多名党员干部、4100多个基层党支部,带头(dàitóu)为孤困儿童、孤寡、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“一对一(yīduìyī)”帮扶之爱,累计帮扶18000多名困难人员,慰问金额超4500万元。通过爱心助残、爱心敬老、爱心济困、爱心扶幼、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“五大(wǔdà)行动”,厦门把资源和力量投向最(zuì)急需(jíxū)的人群(rénqún)、最迫切的领域,以爱育爱,激发群众日行一善的博爱胸怀,延展(yánzhǎn)文明素质的高度广度,令微光成炬、细流成河,点亮文明城市中的爱心力量。
“厦门创建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的最大优势是厦门人民热爱(rèài)厦门。” 回首(huíshǒu)厦门全国文明城市“七连冠”的来时路(láishílù),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。正是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、创建靠民,让厦门的文明创建拥有最持久的动能。
新时代的(de)劲风激荡!勇立潮头的厦门将荣誉作为接续奋斗的新起点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(shèhuìzhǔyì)思想为指导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改进创新文明(wénmíng)培育、文明实践(shíjiàn)、文明创建,加快推动(tuīdòng)从创建“文明城市”向建设“城市文明”转变,让文明之花开遍厦门的每个角落,让文明清泉滋养每个厦门人的心灵,为努力率先实现(shíxiàn)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为磅礴的精神文明力量。
(厦门日报(xiàménrìbào)记者 卫琳 黄怀)


厦门是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。图为鹭江两岸美景。(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) 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明阵地。(东海社区 供图)
城市文明的征途上,厦门再次(zàicì)迎来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。
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(quánguó)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,厦门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荣誉称号,实现“七连冠”。
喜讯传来,鹭岛沸腾。厦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“七连冠”的消息在朋友圈“刷屏”,欢呼、祝福、点赞、评论(pínglùn)、转发(zhuǎnfā)如潮;鹭岛儿女欢欣鼓舞,喜悦与自豪写在每个人脸上!
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(shuǐpíng)的(de)综合性荣誉称号,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,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。
从2005年首次获得荣誉,时光跨越20载,厦门(xiàmén)连续七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并非易事。鹭岛儿女在前进的(de)道路上(shàng),没有骄傲自满、居功自傲,有的只是埋头苦干、奋勇向前,用实际行动不断擦亮这顶桂冠,证明这项荣誉实至名归。这份长留久驻的殊荣,也成(chéng)了(le)厦门最耀眼的城市名片。
党(dǎng)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(dǎngzhōngyāng)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,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(guāndiǎn)新要求,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,为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。
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(de)方向,厦门(xiàmén)这座胸怀大海的城市,统筹(tǒngchóu)推动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,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,建设信仰坚定、崇德向善、文化厚重、和谐宜居、人民满意的更高水平文明城市,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(yuányuánbùduàn)的精神动能。

志愿者在我市福利院陪孩子们制作糕点。(厦门日报记者 黄嵘 摄) 深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办“爱邻日”义卖活动。 (深田社区 供图)
久久为功(wèigōng) 常态长效推进
初夏时节,漫步厦门街头,公园里草木葱郁,道路旁繁花似锦(fánhuāsìjǐn),大街小巷秩序井然(zhìxùjǐngrán),社区院落干净整洁……城市的细微之处,彰显着文明的力量。街头巷尾(jiētóuxiàngwěi),“红马甲”志愿者积极洁净家园;斑马线前,车辆主动礼让行人;住宅小区里,居民爱心相扶,助老助困……一幅以(yǐ)文明为底色绘就的画卷徐徐展开(zhǎnkāi),展示着这座海上花园城市的幸福(xìngfú)故事。
在厦门(xiàmén),文明,是这座城市(chéngshì)的梦想与追求。穿越时空隧道,沿着文明印记审视,可以发现:厦门人始终将文明融入城市发展血脉,植根脚下这方(zhèfāng)热土。
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(tèqū)之一,厦门牢记(láojì)特区使命,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(bùshǔ),统筹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,把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(chángzhuābùxiè)。
早在1982年(nián),厦门(xiàmén)就以市委名义发文,在全市深入开展创“五好”居委会和“五好”家庭活动(huódòng)(huódòng),培育社会文明新风。1983年,厦门成立市“五讲四美三热爱”活动委员会,又于1988年将(jiāng)其更改为中共厦门市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,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掀起“建文明城市 创文明单位 做文明市民”活动。
文明城市创建非(fēi)一日之功,需要(xūyào)“滴水穿石(dīshuǐchuānshí)”的(de)韧劲。厦门坚持“一把手”工程,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“大盘子”,全局谋划,高位推进;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,一张蓝图绘到底,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。
厚积薄发,厦门在2005年(nián)收获认可与绽放——这一年,中央文明委首次开展全国文明城市(chéngshì)评选活动,厦门获评全国文明城市。20年来(niánlái),厦门连续七届荣膺(róngyīng)“全国文明城市”荣誉称号,将文明基因深深嵌入城市肌理,融入城市品格。
文明(wénmíng)创建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近年来,厦门不断守正创新,通过(tōngguò)健全完善机制,保障(bǎozhàng)文明城市创建严在日常、做在平常、久久为功。建立“书记抓、抓书记”领导机制,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部署、实地督导、解决(jiějué)难题(nántí),层层压实创建责任;建立部门工作融合(rónghé)机制,提升文明创建跨部门统筹协调能力;建立“晒、比、问”“四查合一”“红黑榜”等工作机制,出台《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奖惩(jiǎngchéng)办法》,树立鲜明导向,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,奋力从文明“高地”攀向“高峰”,打造(dǎzào)新时代文明城市标杆。
濠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深受居民欢迎。(市委文明办 供图)

民警在金山小学门口维持交通秩序(jiāotōngzhìxù)。(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)
价值引领(yǐnlǐng) 培育文明市民
城市的(de)灵魂在于人(rén)。多年来,厦门注重以“人的文明”塑造“城的文明”,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(héxīn)价值观为引领,深化文明风尚行动,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。
2025年1月16日,厦门人陈清洲(chénqīngzhōu)的故事登上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(zǒngtái)联合制作(zhìzuò)的《榜样9》专题节目。他是百姓心中的“亮灯警察”,在担任厦门市(xiàménshì)公安局集美分局交警大队灌口中队指导员期间,用脚步实地踏勘每一处土地,促成辖区新设(shè)新建斑马线18条、红绿灯15座,辖区15公里路段全线亮起路灯,点亮乡亲们(xiāngqīnmen)的平安回家路。他是病床上依旧奋战的勇士,在与癌症抗争的日子里,也不忘传递正能量(néngliàng),在网上解答群众的咨询(zīxún)求助,发布安全预警信息,只要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就重新投入工作。
厦门以陈清洲等身边典型为榜样引领,深化(shēnhuà)文明培育,筑牢(zhùláo)精神之基,让道德之光照亮更多群众心中(xīnzhōng)的(de)向善之魂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,长期开展道德模范、新时代好少年、身边好人选树宣传,越来越多的榜样,由此涌现,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的氛围越来越浓。
厦门(xiàmén)持续开展(kāizhǎn)市民文明行为示范月活动(huódòng),每年突出一个主题,策划一批活动,吸引市民广泛参与文明交通、文明旅游、文明上网等活动,做文明有礼的厦门人(xiàménrén)。常态化开展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、文明家庭、文明校园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,进一步培育(péiyù)良好社会道德风尚。以厦门马拉松等体育赛事为抓手(zhuāshǒu),推动体育文化建设,崇尚健康、热爱运动的文明时尚生活方式蔚然成风。
有感于心,外化于行。厦门人将文明写入日常生活,用一次次的平凡善举,让这座城市(chéngshì)于细致处见(jiàn)温暖,于细微处见文明——
2024年4月3日(rì),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.3级地震,厦门(xiàmén)震感明显。厦门双十中学高一学生乐乐因患有(huànyǒu)罕见病,手脚萎缩变形,以(yǐ)轮椅代步。地震发生时,乐乐寸步难行,惊慌失措(jīnghuāngshīcuò),内心充满绝望。就在这时,同桌张智勋毫不犹豫地抱起行动不便的(de)乐乐冲出教室,将他转移到安全地带。那一刻,无助的乐乐一下子感觉“活过来了”。张智勋的事迹被央视、人民网等广为传播,获得赞赏无数。
2024年11月13日,来自湖北的郭女士与朋友在(zài)(zài)环岛南路附近游玩,不慎(bùshèn)将一个价值6万元、装有重要资料的黑色名牌包遗忘在一辆共享单车的车筐内,离开后近一小时才发现(fāxiàn)。报警求助后,郭女士在公共视频上看到了暖心一幕:在她离开后,有三位市民先后扫码用车(yòngchē),几经辗转,名牌包仍在车上。在民警的帮助(bāngzhù)下,三小时后名牌包“完璧归赵”。郭女士专门写了感谢信,她表示(biǎoshì):“厦门真的是一座温暖的城市!”
一个个鲜活而又生动的(de)凡人善举,进行着(zhe)爱的接力、文明的传递,引领着社会新风、激扬着浩然正气。

房前屋后改造后,上陵村的街道干净整洁,墙上的壁画美观(měiguān)且(qiě)具有教育意义。(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摄)

我市举办(jǔbàn)演唱会期间,在公安力量的(de)引导下,游客文明有序乘车。(厦门日报记者 卢剑豪 摄)
全域创建 回应群众(qúnzhòng)所盼
文明(wénmíng)城市创建是为了更好地改善城市环境和(hé)提高人民生活质量。厦门将解决(jiějué)群众所需、所急、所盼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推动文明创建和城市治理深度融合,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明创建成果(chéngguǒ)。
筼筜街道官任社区新港广场小区建于1999年,20余年的岁月沧桑,令它变为一个(yígè)环境堪忧、问题(wèntí)不断的“老破旧(pòjiù)”小区。近年来,厦门聚焦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,持续(chíxù)推进建成年代较早、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老旧小区改造。乘着这股东(gǔdōng)风,新港广场小区经过改造面貌焕然一新。
“小区(xiǎoqū)实现了舒适度和(hé)安全感双提升。”在新港广场小区居住了近20年的(de)居民曾广智对小区的变化如数家珍,“小区门禁升级,居民可刷脸、刷手机进出,外人也不能随意进出。小区健身(jiànshēn)跑道是有弹性的塑胶跑道,让居民运动更安全,孩子们还有专门的活动空间,原来杂乱的各种(gèzhǒng)管线现在井然有序,整个小区空间都很清爽。”
随着改造的深入,小区热心居民还自发组建(zǔjiàn)近邻(jìnlín)文明传播(chuánbō)官、近邻监督员等专业志愿服务队,在日常巡查中开展公共秩序维护、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,实现居民生活从“安居”到“乐居”。
文明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,涉及各个领域,涵盖各个方面。近年来,厦门聚焦市容市貌、交通秩序、市场秩序、公共设施、村镇环境(huánjìng)和(hé)市民(shìmín)文明素养等领域,组织开展(kāizhǎn)文明城市创建“六大提升行动”,实施重点攻坚和专项提升,有力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2024年全市改造(gǎizào)老旧小区330多个,惠及近5万户居民;在地铁、BRT站点周边设立63处P+R停车场,提供近8000个停车位;完成71个城中村改造,培育夜市、休闲观光等新业态(yètài)项目154个,让城中村环境更(gèng)优美、居住更安全、生活(shēnghuó)更便利、收入更稳定(wěndìng)、治理更有序。
每个(měigè)厦门人都有深切的感受——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,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(jiùmàohuànxīnyán)。近年来,厦门扎实(zhāshí)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(róng)合发展,推动海沧区、翔安区两个省级(shěngjí)试点区先行先试,培育打造渐美村“渐美+”、山边社区“融文化、融公益、融生活”等(děng)特色品牌,确定岛外4个区8个村(居)为市级试点项目,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,涵养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
厦门用“绣花功夫”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(zhìlǐ),绣出精致优雅的城市品牌,绣出和谐宜居、群众满意的“文明(wénmíng)画卷”。

新港广场小区设有智慧垃圾分类屋。(厦门日报记者(jìzhě) 林铭鸿 摄)
人人参与 携手文明实践(shíjiàn)
文艺汇演、趣味互动、知识(zhīshí)科普、暖心关怀……今年“五一”国际劳动节,厦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,向广大劳动者(láodòngzhě)致以节日(jiérì)的问候……近年来,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厦门人参与其中,做文明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(chuánbōzhě),共建共享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。
厦门用持续的(de)努力证明,文明城市不是突击(tūjī)迎检的“面子工程”,而是渗透于(yú)城市血脉的“里子革命”;不是政府部门的“独角戏”,而是全民参与的“交响乐”。
厦门着眼构建“市(shì)-区(qū)-镇(街)-村(居)-小区”五级联动体系,高标准建成区级新时代(shídài)文明实践中心6个(gè)、镇(街)实践所(suǒ)45个、村(居)实践站549个,推动文明实践阵地向各类公共服务场所、群众家门口延伸,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圈,营造了文明实践人人参与、人人有为的浓厚氛围。
各新时代文明(wénmíng)实践中心(所、站)常态化(huà)开展(kāizhǎn)主流价值观践行、优质(yōuzhì)文化供给、服务惠民暖心等各项行动,2024年累计开展5.7万场次活动,受众近200万人次。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的骨干力量,志愿者们带头引领文明风尚,广泛参与主题宣讲(xuānjiǎng)、文明宣导、洁净家园、关爱帮扶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,“有(yǒu)时间做志愿者,有困难找志愿者”在厦门蔚然成风。
一座城市,最美的风景是人,最隽永的力量是爱。近年来,厦门持续推动“爱心厦门”建设与新(xīn)时代(shídài)文明(wénmíng)实践工作深度融合,打造爱心工作特色品牌,用道德之美、向善之魂标刻城市文明新高度。
一生节俭的(de)厦门老人吴联芳(wúliánfāng),在88岁那年作出一个惊人决定,将200万元积蓄捐赠(juānzèng)给厦门市慈善总会。妻女过世后,他(tā)独自住在普通养老院,身上仍穿着44年前买的夹克,却无私捐出一生攒下的积蓄,只希望这笔钱能帮助更多成绩优秀的困难学生实现梦想。
市民(shìmín)沈美才在思明区屿后南里经营一家沈记御品(yùpǐn)猪脚店,每到饭点(fàndiǎn)食客盈门。店里有一张特别醒目的告示:“如果您来厦门还没找到工作,吃饭遇到困难,可以来本店告诉营业员,‘来份单人(dānrén)套餐’,吃饱直接走就好,不必客气(kèqì)!”沈美才为困难群众提供爱心餐的善举已经推行10年,在厦门,像这样的爱心餐饮店有77家。
“爱心(àixīn)厦门”建设五年来,全市8400多名党员干部、4100多个基层党支部,带头(dàitóu)为孤困儿童、孤寡、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“一对一(yīduìyī)”帮扶之爱,累计帮扶18000多名困难人员,慰问金额超4500万元。通过爱心助残、爱心敬老、爱心济困、爱心扶幼、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“五大(wǔdà)行动”,厦门把资源和力量投向最(zuì)急需(jíxū)的人群(rénqún)、最迫切的领域,以爱育爱,激发群众日行一善的博爱胸怀,延展(yánzhǎn)文明素质的高度广度,令微光成炬、细流成河,点亮文明城市中的爱心力量。
“厦门创建文明城市(wénmíngchéngshì)的最大优势是厦门人民热爱(rèài)厦门。” 回首(huíshǒu)厦门全国文明城市“七连冠”的来时路(láishílù),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。正是创建为民、创建惠民、创建靠民,让厦门的文明创建拥有最持久的动能。
新时代的(de)劲风激荡!勇立潮头的厦门将荣誉作为接续奋斗的新起点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(shèhuìzhǔyì)思想为指导,以群众需求为导向,改进创新文明(wénmíng)培育、文明实践(shíjiàn)、文明创建,加快推动(tuīdòng)从创建“文明城市”向建设“城市文明”转变,让文明之花开遍厦门的每个角落,让文明清泉滋养每个厦门人的心灵,为努力率先实现(shíxiàn)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为磅礴的精神文明力量。
(厦门日报(xiàménrìbào)记者 卫琳 黄怀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