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精准施策,“扫”出古城宜居发展空间

体育正文 23 0

精准施策,“扫”出古城宜居发展空间

精准施策,“扫”出古城宜居发展空间

连日来,苏州姑苏区紧扣“全域推进(tuījìn)、系统(xìtǒng)治理、长效管护”工作(gōngzuò)导向,聚焦城市环境综合品质提升,同部署、同推进、同落实“大扫除”与“大走访”(社情民意)专项行动,因地制宜、精准施策,“扫”出安全宜居的发展空间和(hé)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。 列出“正负清单” 推进行动(xíngdòng)走深走实 在本次“大扫除”“大走访(zǒufǎng)”行动中,虎丘街道推出“正负清单(qīngdān)”工作指引,以“正面标准+反面案例”的形式,推进行动走深走实。 正面清单围绕店铺(diànpù)、街巷、物业(wùyè)小区、农贸市场四个场景。“沿街店铺”明确门前三包、立面清洁等8项细则;“背街小巷”细化路面保洁操作规范;“物业小区”制定垃圾分类、楼道保洁等相关要求;“农贸市场”建立摊位卫生、公共设施维护等可视化标准。负面清单收录了该街道23个高频典型问题案例(ànlì),针对乱停车(tíngchē)、乱堆放、乱涂贴等治理难点(nándiǎn),逐一梳理问题场景,标注(biāozhù)违规要点。 街道还(hái)组织网格(wǎnggé)员、志愿者开展“清单进社区”活动,加深居民、商户对“大扫除”“大走访”专项行动的(de)了解。在清塘社区,不少居民已(yǐ)自发成立“清单监督队”,对照标准检查小区环境(huánjìng)。在阳光城花园社区,物业公司依据清单建立起常态化巡查机制,确保问题及时发现、及时整改。 共建共治共享(gòngxiǎng) 小区夹弄“变身”停车场 近日,吴门桥街道劳动路1100号小区一处长期无人管理的(de)夹弄区域迎来“蜕变”。通过居民、社区(shèqū)、城管三方协同治理,这片曾被杂物与违建占据的空间,如今已改造为供小区居民使用(shǐyòng)的停车场,有效缓解了区域停车难题(nántí)。 该改造区域位于(wèiyú)小区3幢、4幢、7幢、10幢西侧,原是一处被围墙封闭的夹弄。长期以来,地块内堆积大量绿化垃圾(lājī)、建筑垃圾及杂物,且存在历史遗留违法建设,环境脏乱问题突出(tūchū)。 “小区停车位紧张,将该区域清理后改造成停车场,能解决大家的停车难问题。”在本次“大扫除““大走访”行动中,居民(jūmín)代表任阿姨(āyí)的提议获得多数居民支持。随后,相关(xiāngguān)部门根据现场踏勘形成的问题清单推进整治:城管部门依法拆除违法建设,居民与志愿者共同(gòngtóng)参与(cānyù)清理积存(jīcún)垃圾,街道、社区协调苏州静态交通公司将地块规划为停车场,有效盘活了闲置空间,更通过“共建共治共享”机制提升了老旧小区人居环境(huánjìng)。 多元参与,绘就“焕新”图景(tújǐng) 随着“大扫除”行动的全面开展,各社区(shèqū)积极动员居民、党员代表及共建单位志愿者深入背街小巷(xiǎoxiàng),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,形成全民(quánmín)参与的良好局面。 “楼道长一说有大扫除活动,我立马就报名了!” 金阊街道环秀社区居民周阿姨说道(shuōdào)。近期,该社区对东中市(zhōngshì)沿街、王洗马巷、三茅观巷23号(hào)大院及(jí)周边绿化带展开“地毯式”清理,将隐藏的卫生死角一一清理干净,清除墙面“牛皮癣”小广告。 苏锦街道苏锦一社区采取“清扫+整治+宣导”模式,按居民专长组建清扫、搬运、宣传三个组。清扫组细致清理小区(xiǎoqū)落叶、烟头与杂物;搬运组(bānyùnzǔ)集中清运楼道废旧家具、建筑垃圾(lājī);宣传组入户(rùhù)发放资料,普及垃圾分类知识,改善小区环境的同时,凝聚起“环境共治”的共识(gòngshí)。 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(zhōuxiǎoqīng)
精准施策,“扫”出古城宜居发展空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